首页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休闲娱乐

《不止不休》单日票房仅23万,过亿无望,定位失误是主因

时间:04-05 来源:休闲娱乐 访问次数:276

《不止不休》单日票房仅23万,过亿无望,定位失误是主因

《不止不休》的评分,从开映时的7.5分,降到了7.2分。排片场次呈断崖式下跌,上个周末两天的排片量加起来仅有4千场,跟它同一天上映的日本电影《铃芽之旅》却依然能够保持着每天10万+的场次。影片4月3日的票房仅为23.9万,预测总票房也从首映时的1.3亿元,降到了5800万。张颂文终归不是流量明星,尽管他卖力参与路演,也无法吸引更多的盘外票房进场。这样的结果,其实并不令人意外,作为一部将视角对准乙肝歧视问题的现实主义电影,《不止不休》带着非凡的勇气,可是观众对它的期待值还是过高了。影片上映前,片名曾让我提起很大兴趣。不止不休,看起来非常普通的一个词,其实在汉语词典里是找不到准确的解释条目的,它并不是一个成语。作家余光中曾在一首名为《戏李白》的诗中使用过“不止不休”四个字,用来形容庐山瀑布。而把它用作电影片名,可以看出导演王晶对于社会上各种歧视问题的担忧。不止和不休,可以理解为并列关系,不停止,不休止;也可以理解为条件关系,你不停,我就不休。英文片名“The best is yet to come”意为最好的尚未来临,又对影片的初始立意做了补充。反歧视是一个长期的斗争,无论中文片名还是英文片名,影片都表明了这一立场。可惜的是,这个立场也仅仅停留在了片名之上。《不止不休》是一部“事后诸葛亮”的电影,讲述的是发生在20年前的故事,旨在提醒人们类似于乙肝歧视这样的公众事件应该给予足够地重视。就像片名的对立关系一样,影片有两条反歧视主线。一是白客饰演的韩东,因为初中学历而受到的就业歧视,找工作时屡屡碰壁;二是乙肝患者或乙肝病毒携带者们,在生活中遭遇的种种不公。而作为“马后炮”电影,它还是缺少了足够的耐心。尽管国家自2009年开始就明令禁止将携带乙肝病毒作为入学、就业的限制条件,但事实上乙肝歧视问题并没有彻底得到解决。2011年,广西一位乙肝准妈妈李某,因其丈夫反复劝其堕胎,二人发生争执,李某用一把尖刀将丈夫刺死,随后自杀,虽然李某经抢救挽回了生命,但其行为引起了死胎。2015年,天津师范大学大一新生吴某在献血时被查出大三阳,她被安排住进单独的学生宿舍,一个月后被发现在宿舍里烧炭自杀,生命定格在19岁。2017年,几家主要的外卖平台曾被曝拒绝录用“病毒性肝炎”骑手;2018年,深圳市民郑某决定为年迈的母亲选择一家养老院,却被多家私立和公立的养老机构拒之门外,原因都是他的母亲是乙肝病毒携带者;2020年,长沙的李某因为体检报告显示“乙肝病毒携带者”而被招聘公司拒之门外,李某一怒之下将一纸诉状递到法院,最终获得精神补偿5000元;2021年,河南新乡市刘女士的儿子小浩在体检中被查出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虽然医生表示这种情况不具有传染性,但幼儿园老师仍将小浩隔离起来,单独安排他在一张桌上吃饭。这样的新闻屡见不鲜,《不止不休》也通过类似访谈纪录片的镜头,讲述了被歧视人群的各种不公遭遇。不过,对于慢性乙型肝炎这一病症的具体特点,几乎只字未提。片中参与乙肝代检的姚医生,对韩东了讲解了乙肝病毒的感染途径只有三种:母婴、血液和性行为。因为乙肝影响考研的张博,说出了他是因为小时候在不正规的小诊所打针导致成为乙肝病毒携带者。而像大三阳、小三阳、体液和外界溶液等乙肝病毒是否传染的关键词,并没有在片中出现。可以理解导演追求的克制叙事的风格,贾樟柯曾经的副导演营造的收殓感也确实讨喜。但这样的做法,影片为被歧视人群发声的力度大大减弱。模糊不清的表达,让反歧视效果大打折扣,甚至有可能起到相反的作用。造成这样的现象,跟影片整体结构的偏差有非常大的关系。开场后迟迟不入主题,就像郭德纲在台上讲着闲白。影片进行到50分钟的时候,对于乙肝二字还没有任何提及。乙肝歧视的主题姗姗来迟,导致后面的情绪难以积攒成功。反观另一条反歧视主线,从韩东开场受到学历歧视,到他通过争取幸得机会,然后抓住机会又险些失之交臂,最后终于梦想成真。一气呵成,全须全尾,典型而又完整的励志故事。如果《不止不休》是一部单纯的励志片,很多情节包括苗苗那句“来北京不是为了这个”也都能够理解了。这条反学历歧视主线上的关键人物,是张颂文饰演的老记者黄江。张颂文的发挥还是稳健的,体验派的表演方法让黄江这个人物很有立体感。比如,他观察到记者或者编剧离开座位之前都有保存文档的习惯,就诞生了秦海璐喊他吃饭时那个保存的动作。黄江首次在片中出场的造型,来自20年前的非典时期,也是影片故事发生的那一年。当时张颂文已经是北京电影学院的助教,一个偶然的机会,他接触到报道非典新闻的一线记者,一下子就记住了他的形象:毛衣外套里面穿着一件衬衫,手里永远拿着一杯茶。张颂文试镜时,用的就是这个一线记者的形象,不过导演并没有让他全片都保持风尘仆仆的状态。因为影片后半段的主题,偏向乙肝歧视问题,黄江这个配角变得作用不大了。贾樟柯的客串永远是任何一部电影中的亮点,当他用标准的汾阳方言说出“你(我)说的是外语?”,贾氏幽默的传承仿佛带人回到了20年前的那一口口“盲井”。矿难采访的情节,本应是作为宣发中屡屡提到的新闻理想的背景板,实际上它好像跟谁都不挨着。新闻理想、学历歧视和乙肝歧视,谁应该是谁的背景板?从成片来看,只有把学历歧视当做主线,其他作为背景,才会让影片变得通顺。另外,片中出现的漂浮的笔和报纸,也被广泛诟病,其实现实主义倒也允许一点小浪漫,但最好放在片尾,中间出现了一支会飞的笔,浪漫用多了。还有一处不太合理的硬伤,韩东关于乙肝代检的报道在争取到头版后,选择了撤稿。此时可以体会到,韩东自己遭到学历歧视和同学遭到乙肝歧视的共情,宁愿放弃前途和事业,也要重新发稿。可是另一边的别家媒体也有一篇同样的稿子,那么撤稿就变得没有意义了,毕竟这篇报道针对的待检的这种犯罪行为,而不是对染病人群的批判和歧视。《不止不休》是王晶的导演处女作长片,可以看到他的紧张和束缚。呈现出来的感觉,就像是片中小女孩七喜背诵的《夜宿山寺》,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可即便如此,在这个现实主义电影极度缺乏的年代,还是要为王晶的勇气点一个大大的赞。张颂文在路演时说,票房不是电影好坏的唯一标准。确实,因为有时候,勇气也是标准的其中之一。

本信息由网络用户发布,本站只提供信息展示,内容详情请与官方联系确认。

标签 : 休闲娱乐